蒂亚·吉米尼奇是一名团体保险业务员。有一天,她在一家商店门口停下车来买东西,凑巧旁边一位老妇人在问怎么去养老院。吉米尼奇向她解释该怎么搭公车,但很明显,这趟路对一位老人家来说太复杂了。于是吉米尼奇对她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开车送你去。”
她本来和客户有个重要约会,绕道去养老院一定会迟到。可是吉米尼奇觉得这么做很值得。“那种解决他人燃眉之急的感受,是花钱也买不到了。”她说。
在前往养老院的路上,老妇人表示她是去探望丈夫的。“因为我载她一程,他们夫妻就可以多聚两个小时。”吉米尼奇说,“在那一刻,她是全世界最需要我的人。”通常,我们会单纯觉得做好事是为了助人解决问题,可是人们如此抉择一定有更深层的动机。
人类的行为经过无数世代的演化,某种行为除非有利于整体人类的生存,否则不会一直持续下来。“除非我们也能从中获利,不然自然演化会淘汰掉一切损已利人的行为。”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心理学家派特·巴克利说。
那么科学要如何解释我们总是自然地做出利他行为呢?有种可能的解释是:做好事是一种文明的利已行为。
加拿大协和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玛利莲·贾涅说:“有证据显示,接受帮助的人常会报恩,也许不是直接回报给帮助他的人,但是会把助人的行为传递下去。整个社会的关系因此变得更紧密,人人都从中获益。”
乐于助人也有助于两性关系的发展。心理学家巴克利在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中指出,在考虑是否要认真发展一段感情时,无论男女都希望对方是个热心的人。“如果你要和一个人相片很多年,找个热心的人会比较好,”巴克利说,“你需要一个会在身边关心你和孩子的伴侣。”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文化人类学家帕美拉·古辛认为,“帮助他人也让人意识到自己人价值”。
为什么做好事能让付出者产生这么强而有力的情绪呢?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演化出来的奖励机制。好人好事将我们和所在的社群里其他人联结起来:如果你曾在路上为人捡起手套或围巾,然后得到一灿烂的微笑或是一声感谢,那么你应该感受过这样的联结:一波心理上的小高潮,让我们觉得这世界不再充满敌意。
简而言之,我们帮助他人时会觉得很开心,“就是当我们为别人扶一下门,心里那种模模糊糊但温暖的感受。”贾涅说,为善让我们活得更积极,提升生活品质和自尊。
(美国《记者文摘》作者莉萨·本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