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助学记
应湘西吉首兴隆寨小学石校长和湘西小背篓助学协会章会长的盛情邀请,于是国庆期间有了这次湘西之行。因怕国庆高速路阻,所以提早一天出发,带着文具和书籍还有结对款,经过12小时的行车,在湖南湘潭住了一夜,第二日一早,继续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湘西吉首市。因为是国庆,高速上开始有路阻现象,原本4个小时的路程,居然花了八个小时才到,我也是醉了。原本预计下午可以到的,到达吉首市里时已是华灯初上。虽然我属于突然袭击,并没有提前告知我是国庆到达吉首,但湘西小背篓助学协会的章会长携其协会理事会人员及湘西一公斤的向日葵会长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去年我们协会送衣物到湘西时就是湘西一公斤的登山队把我们的上千件衣物背上山去的,当时章会长还是兴隆寨小学的老师,现已调到其他学校了。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了第二天的行程,还是由兴隆寨小学这边的石老师和一公斤的向日葵会长带我们上山。
1
因为来的突然,所以石校长正在长沙办事赶不回来,所以带我上山的任务交给了他儿子,他同样也是兴隆寨小学的老师。在了解中我发现,原来兴隆寨小学去年只有40多位学生,只有一至四年级,五年级开始就要去市里的潭溪小学。去年升学了好多学生,所以今年学校里只有14位学生了。而全校就只有石校长和他儿子两位老师,从语文到数学,从科学到体育,什么都教。
2
经过一夜的休息,第二天我起了个早,七点就把文具和书籍整理分成一袋袋,整装待发。经过半小时左右的路程,来到了渡口,原来这里的大桥被洪水冲断了,政府没有钱修,桥就一直断在那里,要去兴隆寨,就必须渡河,过了河还要走两小时左右的山路才能到。路上两天一夜都过来了,我还怕两小时的山路么,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3

我这般想着上了岸,迎面来了几位背着竹背篓的村民,原来是石老师托人带口信让学生家长出来帮忙把文具和书籍背进去。村民的脚力非常好,背着几十斤的书和文具,行走如飞,都不带喘的。同时过来的还有位小女生,是我们这次家访的小向导,也是我们结对的学生向五星。小姑娘非常有礼貌,见面就说:“姐姐好”还抢过我们手上的袋子帮我们提。我边走边和她聊了起来,得知她家里五姐妹,她是老幺,我问小五星,你每天上学从家里到学校大概要走多久,她说十几分钟吧,我心想那倒是不远,但是后面发生的事直接推翻了我这个认知。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翻过了好几座山,让我不禁想起那首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他们每天进出何止十八弯啊。
一开始的山路还有两三米宽,能过一辆小车或拖拉机,但是泥泞的路在晴天也不是很好走,渐渐路变窄了,只容一人通行,路上的石头总是不经意地冒出来,害我的大脚趾连踢了几次,好受伤。
山里人家住的三三两两,木头房子依农田而建,路边野花星星点点,到处是彩蝶翩翩,蜻蜓飞舞,加上空气清新,绿水青山,简直是世外桃源。过了两小时左右,终于到一位同学家中,据说还是住的最近的。
5
第一位是杨小琴同学,长得很清秀可爱,性格也很开朗,家里因病致贫,父亲和爷爷都有心脏病,两次做手术后欠了几十万。现在靠打工的微薄收入还债。家里靠农田自给自足。
6
第二位是向李云,也是因病致贫的典型,家里爷爷奶奶都做过手术,欠了一大笔钱,妈妈也身体不好,不能做工,家里三个孩子上学,就靠父亲一人在外做小工。
第三位杨亦菲(原名黄亦菲),因父母离异,现随母姓。小丫头的眼睛特别眯,天生特别有喜感。现寄居在外婆家,而外婆带着三个孩子,杨亦菲、杨欣妍和杨佳倩,就靠务农解决温饱问题。
7
第四户是杨斌,也是因病致贫的家庭,父母带病打工,还有个2岁的小妹妹带在身边,杨斌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照顾,生活上基本养鸡养猪自给自足。
8
第五户杨仟、杨莲两姐妹,这是我走访几户中最贫困的一户人家,三代同堂爷叔伯都住在一处简陋的木屋中,破旧杂乱,其父有肺结核 ,不能从事重活,只能做类似门卫这些工作,杨仟患有白癜风,需要长年吃药。但是两姐妹非常的乖巧懂事,家务事都是自己在做。
9
因几位学生的家非常远,十一点半左右他们集中来到了学校,分别是杨宏、杨露萍、向培枝、向桂枝、杨天宝、石蓉(不在家,奶奶代领),给他们分别发了礼物和结对款。
10
我们又出发到了罗敏的家,这也是户因病致贫的典型,爷爷有严重的关节炎,需要柱拐杖行走,奶奶坐骨神经有问题,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我们去的时候爷爷在家,没穿鞋,柱着拐杖,很艰难的行走着,我们忙拿过椅子让他坐下。罗敏则要照顾着弟弟和妹妹,家务活也都是她来做,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罗敏的成绩相当好,在全镇同年级的成绩排名第二。他的父母趁她放假在家,出去做点小工,以贴补家用,平时生活都是靠自己家种粮吃的。
11
走访完罗敏家,已将近中午一点。这山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买来的干粮刚才在学校已经都送给了中午要走几小时山路回家的学生,回吉首市吃饭不现实,石老师说去五星家吃中饭,我想她家离学校就十几分钟的路那应该就在附近,那就去她家了。从开始的小路变成小径,到后来没有路了,要从田垄上过,最后要手脚并用爬到山上去,所谓的十分钟路程,我们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到了五星的家里已经是下午两点四十分,然后石老师拿出一片直径足有五十多公分的大锅巴,说,这就是我们的午餐了,吃完就可以继续走了。事后我才知他是开玩笑,我当时以为他们苗寨的风俗,中午就吃这种锅巴的。当我们正式吃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了,五星家五姐妹一起摆上了饭菜,五朵金花,长相各异,却都很漂亮,清秀,可爱。看来这里的山水的确养人。爷爷和大家边吃边说起了家里的情况。爸爸以前打工时出了车祸,残疾了,现在广东那边做门卫,母亲离家出走,不知去向。现在生活靠爷爷奶奶种粮养猪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五姐妹全部都上学,学费是一块很大的支出,去年为了让老大上学,差点要卖掉家里唯一的耕牛。后来经校长、一公斤组织牵线找到了一位北京的教授结对,才让老大得以继续上学。
12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无论怎么辛苦,也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材。虽然是让老师翻译给我听的,但是爷爷说这话时眼中充满希望的光芒还是让我感觉这家人的不容易。虽然吃的不缺,但是交通的不便,让他们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的。毕竟五个孩子上学的费用每年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这个村子里的家庭大多是因病致贫的,我想着以后来走访时是否应该带支医疗队进来会更加好?
13

后来又走访了向嘉惠、向东、向瑞婷的家,也都是差不多的情况。因为回程时扭伤了脚筋,所以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走访的行程,回到旅馆,已经是晚上八点了。第二天和石校长见了面,详谈了这边的助学情况,大部分是因病致贫,如果后期有医疗队进来为村民服务,也许情况会好很多。而且这边属于富硒地带,所种植出来的谷物、南瓜、弥猴桃、柑橘类、茶叶等物都是纯绿色食物,没有污染,鸡、牛、羊、猪肉也是特别的美味,只可惜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不然也不至于现在的情况。也许我们考虑改变资助方式兴许会更适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