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9月14日
地点:信河街飞鹏巷7号
参加人员:宝玉、水晶莹、飘落的叶儿、小棉花、陈之惠、飞凡、张琦、冉进军、威武挥鞭
报告人:飞凡
刚到沧河巷站的时候,赶上了车窗外暴雨清洗着这个城市,站在临街的雨棚下躲雨,有少年让妈妈从家里取伞的,怕打湿布鞋,提着鞋,母子笑着依偎着走进雨里,这就是家人的感觉---温馨,呵护。很多时候,离家的孩子想要的,也是我们期待这群孩子能拥有的。
到了飞鹏巷7号,一如既往的大院子----清幽、安静。到了楼上就是另一番热闹。孩子们在门里喧闹着,也有安静坐着看电视,或许组织一次次的导读给孩子们的意义就是在周末从单一中解放出来。他们总是先盯着你,有几个已经学会开朗的孩子甜甜地喊“哥哥姐姐”,还特意有一个“眼镜姐姐”,让你觉得很温情,巴不得自己能带给他们更多。
宝玉姐会很有条理的组织导读,对于纪律些大块头也是妥善处理。孩子们在鼓舞中也会端坐在椅子上,煞有其事的翻开书。因为孩子们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重温温故“读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并且让孩子们数数,这种小环节的设置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竞争中也很有意思。让大家学习新一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小一些的孩子就像阿康同学,是是一个很热心的孩子,前些日子我们整理桌椅,她也尽自己的力量把椅子拖回去。她稍加鼓励就会很欣喜的附和,不是少有乐趣,也会自娱自乐的坐着,任书本滑落在地上,再由小伙伴捡起来,不情愿的说声谢谢,然后很喜欢看着你,眼神很澄澈。孩子们,很多时候感动我的是就这样慢慢长大,我们期待他们在一个幼稚园班里的集体生活里和谐相处,然后慢慢长大。童年时,就是喜欢重复着任书本滑到地上再捡起来。这让我想到曾经很认真的看着小表弟一次次的拉开抽屉又关上,拉开又关上,好像要探究个所以然来,“兹啦兹啦”大人怕他夹到手或许嫌太吵“啪的”一声就锁上了。要是这种简简单单的游戏让他们乐此不疲,这样的孩子比那些拥有某些苦练技巧的孩子更加富有。渐渐的觉得给不了他们什么,感觉义工渺小,显得有些贫瘠。“我们只是一根根蜡烛,要紧的点燃出来的光,个体的生命都是宇宙中的小点……不愁这种世界没有光,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的……”他们需要细节的臻于完美,那样能在他们一生的品格中发挥莫大的影响。
总有些小细节让我明白孩子们的天空需要很多人的等待,等待他们慢慢成长。即使有些波澜不惊:一个稍壮的孩子咆哮着:“你又拿了我的零食,有本事你也让院长给你啊,你以为我没有数过啊……”小伙伴之间对于私有小玩意的主权争夺让我们觉得孩子需要的很多,有很多孩子的小缺乏是我们可以倾囊而出的。
回去的时候,雨后的斜阳很和煦,雨水冲刷过的城市分外清晰。刚上车,一位奶奶拉着孙儿转过头来问:“青年人,你知道新的文化馆就是小孩子学习的地方在哪里吗?”“呃……我们也是从茶山来……”静默,闭目,想要静静思考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