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3日星期五下午,计划已久的安徽阜阳助学走访活动由182义工的创始人之一老夫子胡琼带队,阿欧、赵志新、刘旻、谷静,一行五人带着满满的心意和祝愿踏上出发的路。
近12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投宿的旅社时,已经快凌晨3点了。匆匆洗漱后5个人休息了4个多小时。清晨8、9点,我们便和当地的陈老师一同来到了这所全镇最大的中心小学,看望那里的6名学生。星期六这天,刚好学校在举行全镇的田径运动会,校园里好不热闹。
几经辗转,陈老师陆续找来了受助的6个孩子,经过了解,5个孩子都符合资助条件,还有1个孩子待定。老夫子把资助款交到每个孩子手里后,我们就由陈老师带路,开始挨个走访每个受助学生的家。
第一个到的是刘伟东的叔叔家,伟东家已经很久没人住了。父亲过世,母亲离家出走后,伟东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不久爷爷也离开了他们。伟东正在城里的学校读初二,住校,大约每两周回去看望奶奶。现在,连奶奶也生病住院了。当天下午,我们赶到城里,在学校里见到了他,一个喜欢打篮球的男生。当我们把资助款交给他,让他回去继续学习时,他站起来,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谢谢哥哥姐姐! 听起来只是简单的一句感谢,但那语气里却似乎包含了很多承诺。我们相信,在他今后的生活里,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生活的态度,都会因为得到真诚的帮助而悄然发生变化。
第二个孩子谢小梅住的离学校不远。小梅有1个姐姐和1个弟弟。一家人全靠着妈妈在芜湖打工赚钱。小梅和姐姐永梅为了上学方便,住在老家与阿姨、姥姥一起生活,位于路边的破旧房子只有1个房间,姥姥长年卧床,需要人照料。姐妹俩平日里就帮阿姨一起照看姥姥,晚上三个人挤在一张木板搭起的床上睡。爸爸带着弟弟和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因为受伤落下了残疾,无法劳动,一家老弱相互照顾,勉强度日。就是这样的环境,小梅姐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是年级的前五名。而我却想不出平时两姐妹在家都是怎么学习的,因为在这个家里,我实在找不到一处可以让人坐下来读书写字的地方……
第三个孩子是焦淇海。他家的情况让我们有点吃惊,7个孩子的大家庭。受助的焦淇海有3个姐姐,2个妹妹和1个弟弟。父母虽然健康,但仅靠务农来养活这么多的孩子,贫困也是可想而知的。好在现在大姐已嫁,二姐也即将出阁,让家里稍稍能喘上一口气来。唯一让焦爸爸感到自豪的,是焦家几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墙上的奖状早就已经贴不下了。在读书的姐弟俩拿出来的奖状可以铺满家里三间破旧房屋的地面。可是,面对这样的家庭,我们也感到有些无语。这个家中的贫困实在不该发生。如果当初只生1、2个孩子,他们的生活又该是怎样一种羡煞旁人的光景?
从淇海家出来,刚巧碰上了慢慢父女俩。来到慢慢家门口,慢慢的奶奶从外面回来,远远的看到我们,眼泪就先下来了,哭着赶上来和我们讲她家里的情况。慢慢的父母离异,母亲独自离开了。弟弟在读学前班。几年前慢慢家出意外,房子发生了爆炸,一家三口就搬到奶奶家的三间老房子来住。读五年级的慢慢上一次的考试成绩是全班第2名,也是品学兼优的一个好孩子。
宁若勤,很好听的名字,人如其名,一个懂事的孩子。找若勤的家,我们着实费了些功夫。往返找了几个村子,问了N个路人后,终于看到了这个乖巧的女孩,她正在帮奶奶做午饭。父亲遇到车祸去世后,母亲离家出走一直未归。若勤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天放学回来,都会帮奶奶做家务,年级第4名的成绩也让我们感觉很欣慰。
李超,我们在他的家里没有看到他,听腿有残疾的爸爸讲,因为家中拮据,无力供三个孩子读书,做为家中最大的孩子,他已经辍学到镇上的蛋糕店去做学徒了。不过这次我们却见到了他的一对双胞胎弟弟李晨和李克。很可爱的两个小家伙,都在读小学三年级。李家新近承包了一个草莓大棚,算是给陷入困境的家带来了一线希望。承担着一家生计的妈妈很热情,张罗着让我们在院子里坐下,自己又忙不叠的去自家大棚里摘了一篮新鲜的草莓,洗净端了过来。我试着想体会一个年轻的女性为了年幼的三个孩子和身有残疾的丈夫,包揽了家中所有粗重的活计,还依然面带微笑,不断的表达着自己对家人的赞许,温柔的关爱着每一个家人。一个女人能拥有这样的情怀让我只觉敬重。这对懂事的小兄弟,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帮妈妈煮饭、泡茶,自觉主动的打扫家中的里里外外,也时刻在温暖着妈妈的心。老夫子决定资助这两个孩子继续读书,当即拿出了400元递给两个孩子,志新也拿出我们带来的铅笔分给他们。阿欧妹子擅长和孩子们聊天,说到妈妈很辛苦,希望小哥哥能带着弟弟照顾好妈妈时,小哥哥忍不住哭了起来。老夫子连忙安慰。等我们告辞离开后,行动不便的爸爸又提着一袋草莓追到了村口,一定要我们收下才行。敦厚朴实的父母,懂事孝顺的孩子,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希望。
陆续走访完附近6、7个孩子的家,已经是下午2点钟了,我们回到镇上,找家兰州料理解决了午餐,又驱车赶赴阜阳市里的几所学校。
阜阳市内一片繁荣,生活的成本自然也比村里高了很多。这个城市里有牛排披萨,有酒吧KTV,有豪华的酒店饭店……还有,一些正在艰难求学的孩子。李大朋、李小朋就是其中的一对。大朋和小朋也是一对双胞胎,读高中三年级,很快就要考大学了。我们赶到时学校已经放学了,学校的老师一边联系,一边带我们参观了校园,在学生成绩名列前茅的宣传栏里,我们看到了大朋和小朋的照片和名字。优异的成绩彰显着两个孩子满身的志气。上午我们去过他们的家,两兄弟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自从没有了父母,家里也不再有欢声笑语。两兄弟为了求学,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居住。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兄弟俩,过得很艰苦。希望他们这次能考上好大学,早日坚强的独立起来。
刘笑,今年也在读高三,自小学时,182就开始通过邮局汇款的方式为他提供资助。至今已有几个年头。早上我们去了他家,两间简陋的破房子,厨房是临时搭起的棚。家里没有人,刘笑在上学,奶奶在医院。家境一般的两个姑姑要照顾各自的家庭还有生病的奶奶,很难再给刘笑提供更多的资助。我们不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到底该怎样面对这孤单无助的生活。只有尽力找到他,帮助他渡过这段成长的时光。
时至夜晚,我们共走访了20个有意向结对的孩子,成功结对17人,送助学款8100元。其中,老夫子新结对3个孩子,赵志新新结对1个孩子。紧张的一天,却也感觉清甜。希望情无尽,爱永恒,能被更多的人一直传递下去。
经过一夜休整,5个人在周日的上午向一直陪伴、提供帮助的陈老师道别后,带着满身的疲惫、满脸的倦意启程赶回了温州。老夫子,阿欧,赵志新,刘旻,亲爱的伙伴,你们辛苦了!~
182090810谷静(吉娃)
2013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