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志愿者急需规范培训
转载自 温州晚报 | 记者 胡海珍 2008-06-13
日前随着四川灾区伤员的到来,温州各大医院突然涌现了大批志愿者。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南浦院区,由于人数众多,一些志愿者相继撤出。医院的志愿者工作应当如何延续?短期志愿服务方式如何成为相对固定的长期结对形式?
医院志愿者服务,就是志愿者在无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面向患者的服务。在国外,志愿者队伍非常稳定,志愿服务组织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然而在温州,却很少有社会上的志愿者走进医院。
与此次众多志愿者爱心护理相比,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贺彩芳介绍,近年来医院很少有过社会上的志愿者。平时来医院做志愿者的,都是温州医学院的学生,还有一些是本院已经退休的医生、护士。而这些需要志愿者参与护理的病人,多是一些没有身份证明的昏迷病人,以及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贫困家庭病人。这些病人病情比较严重,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强。尤其是一些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学生志愿者就无法进行护理,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在体力、精力上也跟不上。她认为,对于医院志愿者,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而社会上的志愿者缺乏的就是这些专业知识。所以志愿者走进医院,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
此外,在采访中,一些医护人员也表示,在温州还有个独特的现象:他们对志愿者还有个接受过程,认为只有请不起护理人员或者没有家人关心的,才有志愿者来护理。在亲属、朋友来探望时,他们会认为没有面子,怕被人家说闲话。
温州182义工协会,一个近几年活跃在温州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工组织,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医疗救护组。温州182义工网始于2001年,2005年正式更名为“温州182义工协会(筹)”。协会会长胡琼介绍,目前该协会的医疗救护组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进行义诊,为当地居民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提供医疗咨询。他们曾经也想到过去医院做志愿者,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都没有成行。
此次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南浦院区,参与护理四川灾区伤员的志愿者主要有4支队伍:医学院学生、温州市四川商会、社会零散的志愿者以及温州182义工协会。在前期参与志愿者活动过程中,温州182义工协会成了较受欢迎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协会会长胡琼表示,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他们平时经常开展医疗常识的培训,实用性相对比较强。
“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除了医生和护士,其他人员还是帮不了忙。最多也就是跑跑腿、陪聊而已了。”胡琼坦言,经过此次参与护理活动,他们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尤其是在应急、急救、心理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强化训练。
现在的问题集中在:志愿者想参与医院平时的护理工作,但又缺乏护理方面的知识,哪里能对他们进行培训呢?而且最好是无偿的培训。
记者了解到,市红十字会一直以来就有面向社会人员开展急救培训工作。经省物价部门、财政部门核定,初级救护培训班每期10课时,收费标准为80元/人,其中包括教学费50元/人,及教材、教具等资料费30元/人。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在如今医生与患者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医院引入志愿者参与医院服务,可为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利于医患之间的和谐。但要想使志愿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医院方面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不仅能满足志愿者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且还可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吸引社会上更多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参与医院的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