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文成巨屿中学
参加人员:过去、小鱼、紫陌峯尘、艾艾、行中水
7:30,我们由温州体育馆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疾驰,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巨屿中学。负责接待我们的马老师考虑甚是周到,将我们助学名单上的孩子们都召集到了学校,省却了我们不少时间。
我们助学的对象一共有11人。我们给每个孩子都照了张相,也对他们留下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所有的孩子衣着都很朴素,衣服上残留的是一次次浣洗后的斑驳痕迹。这些孩子们在见到我们时,显得羞涩腼腆,以及拘束。仅仅在我们喊着“茄子”为他们照相时,微露出淡淡的笑意。11个孩子中,只有一个男孩,名叫张显示,给我们的印象尤为深刻。14岁的他,身量不高,精瘦精瘦的。在这样的秋季里,穿着一双几已磨平的拖鞋,让人一见,不禁心生怜惜:这孩子平日里定是缺乏营养。他的两颗大门牙在极为凸显,在阳光的直射下闪闪发亮,令得这本就活泼好动的孩子之形象更为生动鲜明起来。为了本次活动的记录,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为所有孩子们留了一张合影,背后,是那些九年级的学生们下课后的嬉闹声。
离开操场,进了老师的办公室,给每个孩子们分发了练习本,我们就在这办公室里与他们聊开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单亲家庭,他们的父母亲或过世、或离异,留下的爸爸或妈妈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这些孩子一年才见得他们几次,仅靠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照顾,生活颇为清苦。但——没有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他们极为坦然地面对这一切,懂事、贴心、早早地承担一个家。每个孩子的成绩都不错。其中一个叫王晓平的九年级学生,她的成绩一直是段里面前十名,这次的月考成绩更是排名第四,他们并没有辜负所有对他们付出关爱的人。
学校的会面结束,在吴秀凤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几个孩子的家。幸运一些的,我们能够碰到他们的家长,将助学款亲手交到家长的手中。有些不巧的,家长们正上工,我们只好将助学款交给孩子们。 那些移民区的孩子们的家,从外看去,都有四层楼高,但进了里面,才发现,近乎家徒四壁,只有摆了些日常生活物事,有的甚至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送出的200元助学款,我曾私下揣测,仅这点钱可以做些什么,但后来发现,他们一年的房租只要1000元,那么200元的助学款相信能帮他们做很多事。
任务完成,在回来的路上,组长“过去”为我们介绍了很多。这位“老”义工,讲述了他亲身的经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位义工对社会的关爱,以及他的坚持。
两天后,我看到了当天活动的照片,那张合照,我看见了阳光下张扬的笑颜!
向远方的路 载满幸福 伴着淡淡的苦
勇敢的心总让人羡慕
擦干模糊的眼睛 又是天晴
生命完美的答案 无非走过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