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多发于50岁以后,男多于女,起病和进展都很缓慢,其表现如下: (l) 震颤,主要在四肢远端(尤其手指)、舌、唇和下颌等处,出现节律性抖动,而且多在静止时发生,所以又称静止性震颤,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完全消失。(2) 僵硬,肢体发硬,关节活动不灵活,动作显著变慢。站立时,呈颈部前倾、躯干俯屈、股膝关节轻度屈曲的特殊姿势。行走时,起步困难,但一旦起步,便以狭小慌张的步态向前奔走,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也可因肢体肌肉僵硬,而感到周身疼痛。(3) 一切动作均明显减少,面部表情呆板,很少眨眼,好象带了假面具一样,故又称“面具脸”。手不能作精细动作,说话时语音很低等。
预防震颤麻痹,首先应该除去病因,若由于职业中毒引起的,应作好厂矿劳动保护工作。如与用药有关,则应减少用量或完全停药。
此病用药物治疗,在于调整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的功能,使两者恢复平衡,缓解症状。抑制乙酰胆碱的药物,如安坦、东莨菪碱、苯甲托品等,可选用1~2种。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有口干、眼花、少汗等,患有青光眼的病人禁用。也可用左旋多巴、美多巴、雪尼麦等,目的在于使其进入脑内转变为多巴胺,以补偿脑中的多巴胺不足,虽然疗效较好,但副作用较多,如有恶心、呕吐、血压降低,或心律不齐等反应。还可出现不随意运动、精神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且药价昂贵。若症状以震颤为主,且局限于一侧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可作立体导向手术疗法,震颤多能缓解,但有部分病人仍会复发。震颤麻痹,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病人如能与医生密切合作,用药得当,则好转或基本控制是完全可能的。
(上海医科大学 俞丽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