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儿童福利院二楼
人物:蕃茄,阿布,QQ,清漪,月芽人,普普,宁界,乍暖还凉,乍暖轻寒,末可明,owenpurple
导读总体上和以前差不多,蕃茄老师领读,前半堂课复习,后半堂课继续学习下文。就是在课上多了一点陪读老师和身边孩子单独交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陪读老师可以带着孩子读,也可以读给孩子听。我们的效率还挺高,学到了第五段,可是似乎遇到了瓶颈。从第四段开始,孩子们熟悉的速度好像没有前三段来得快。是我们读得不够多吗?应该不是。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每本书上都画着好多个正字。在单独交流的时候,我们也一个字一个字的边指边读着给他们听。可是效果并不显著,估计能把第四段背下来的孩子廖廖无几。
想来想去,首先应该是课后不能复习的缘故:孩子们平时是不可能把书拿出来读的,学过的课文只能在每周上课时复习,学过的越来越多,但是每周上课用来复习的只有那么几十分钟,这个问题不知道要怎么解决。
然后就是《大学》本身的难度。从第四段开始,句式有长有短,不像前面三段那样整齐,容易琅琅上口。我自己的体会是,读古文就要读的有节奏感,节奏感能极大帮助记忆。前面三段因为句式整齐,孩子们很容易读出节奏,背诵也会相对轻松一点。而从第四段开始的长短不一的句式,让孩子们一下子读出个抑扬顿挫来,那难度是相当的大。这非长期诵读不能达到。
我想无论是领读老师,还是陪读老师,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而且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讲讲“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典故?(我上小学时,老师就无数次对我们讲这个故事,呵呵)